好書推薦,  職場分享文,  輪播內容

職場 2 大核心技能:「邏輯思維」和「批判性思考」

常常聽別人說:「你講話沒有邏輯、怎麼那麼容易聽信他人的話,要懂得自己判斷。」,但從小到大沒有人教會我們什麼叫做「邏輯思維」和「批判性思考」。究竟是因為教育關係,還是某些人先天就帶有這樣的本能?又能透過什麼方式來訓練邏輯和批判思考呢?

曾經有人看完我的文章後問我:「薇琪,我好羨慕你的思路這麼清晰,可以寫出這樣架構清楚、好懂的文章。我常常被說邏輯不好、講話跳來跳去,當別人說:「我不知道你到底在講什麼時候!或者是被問問題時候,都覺得好慌張。」,可不可以跟我分享你平常怎麼訓練清晰的邏輯思維呢?」

被問到這樣問題,其實我也誠惶誠恐,因為以前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邏輯,甚至可以說我講話沒有邏輯、思緒很亂、非常跳躍,被問到問題都答不上來。

透過這個問題,讓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如何訓練邏輯。於是乎想寫一篇「如何訓練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」文章,再加上《麥肯錫新人邏輯思維5堂課》這本書裡面提到的方法論,帶大家一步步來了解如何訓練『邏輯思維』和『批判性思考』,提高自己在職場的核心價值。

有效的溝通,建立在邏輯思維和批判思維之上。邏輯是幫助我們把話講清楚(向外);批判則是幫助我們思考所聽到訊息(向內)。

文章內容:

1. 到底邏輯思維的價值是什麼?

2. 單有邏輯是不夠,你還需要有批判性

3. 總結:如何做到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考

Photo by rawpixel on Unsplash

到底邏輯思維的價值是什麼?

其實在日常談話、面試工作職缺、到進了公司之後,開始對內要與各部門的溝通、對外要跟廠商、顧客做商業協商,生活和工作裡面都需要邏輯思維。因此缺乏邏輯和批判性思考,很多時候容易話說不清楚、或者掉入他人的陷阱,因為經驗不足容易聽信他人的話,吃了悶虧。所以練好邏輯思維會有以下的好處:

  • 清楚表達想法
  • 說服他人
  • 得到自信
  • 講話比較大聲、反應比較快(?)
  • 比較容易脫穎而出

日本首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提到:「能敏銳判斷環境變化、脫穎而出的人才,腦袋裡有怎樣的思考路徑?其實就是是否具備「邏輯思考」能力。」

所以我們得知工作能力越強的人,待人和用人越重視「邏輯思考」。即便是在嶄新、劃時代的點子,如果不能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別人,獲得對方的認同,就表示毫無意義。

為什麼對方無法接受到你的訊息?

在開始談如何思考之前,我們先了解一下:「為什麼有時候別人會聽不懂你的話呢?是因為在談話裡面少了什麼要素嗎?」

主要是因為欠缺下列四個要素,抑或是順序被顛倒了:

  • 不曉得內容的『主題』,你在說什麼?
  • 不曉得『結論』,最終你想要表達是什麼?
  • 不曉得『根據』,是基於哪種事實和解釋?
  • 不曉得『行動』,所以你希望他人如何進行?

路徑主要為:「主題」→「結論」→「根據」→「行動」;換言之就是,「你再針對哪件事情」→「想要說什麼」→「基於哪種根據」→「想要採取甚麼行動」

Photo by rawpixel on Unsplash

別緊張,邏輯思考並不難

透過上述四個要點,相信你應該對談話有基本的慨念了。開始之前,請先打破一個迷思:「邏輯思考和與生俱來聰明相關嗎?」,我個人對於這個問題是否定的。在開始工作前、撰寫文章之前,我的思緒才叫做毫無邏輯思維、不具批判性的能力,連辯駁的能力也沒有,我懂得只是課本上面那套!

我超能背,記得當初在英國讀書時候,我就上台沒有靈魂背了好長ㄧ段文章!老師看我似乎不解我想要表達的意思。

問說:「妳全部都記得了,也ㄧ字不漏說出來了!表示妳花了很多時間仔細讀了這些內容。但我不能確定妳真的理解內容。可以試試看用自己的話說看看,或解釋我剛剛問的問題嗎?」,我說:「我…..不太知道怎麼解釋…」。

當下才一記當頭棒喝,過去的我只是做個「沒思考能力的知識搬運工」。

那你一定會問說,你以什麼來作為判斷?過去的我都只是用『直覺』來判斷事情,我可以感覺到事情不對,但卻提不出例證來,導致我常常在說話上面沒有力道。

過去說話方式為:「我個人覺得…..」,被問到為什麼時候,我就會回:「誒….因為….,我想一下唷~」,這時候ㄧ定會有人想表示意見,就順勢把話接走了,完美逃避,殊不知就這樣掩蓋了我多年以來沒有邏輯的罪行。

沒有思考能力的人,多半就只能做個陪襯品。很難展現自我價值,也不容易被記住!

但為什麼人很多時候都用「直覺」來判斷實情,的確在某個感知上面我們對一件事情的感覺不太對,但是惋惜的是無法提出有說服的例證,導致最後自己所產出的言論顯得沒有價值或者被採用。

Steve Jobs :「我希望你不要被他人的教訓所馴服,比起任何事情,我最希望你擁有相信自己內心和直覺的勇氣。」

相信自己的直覺走很棒,但我們到底要如何避免提不出例證的問題,必須要透過以下PREP + (A) 四個步驟

P 是 Point 的 P,開門第一句先說「主張」

第一句話就得引起對方興趣,讓人想知道為什麼你是這樣以為的。所以請先以簡潔明瞭的「總結性方式」,表達自己的中心「思考」或「主張」。

R 是 Reason 的 R,第二句說支持結論的「根據」

接下來,對方一定會問你「憑什麼這樣認為?」,所以你得端出足以支持主張

然而,不是任何理由都能成為根據,毫無根據的主張,不過是個人感想或印象。能夠成為「根據」的,如以下幾點:

  • 憑藉學習得來的知識
  • 他人的建議、見解
  • 資料、數據、統計數字等客觀資料
  • 自己的親身體驗

E 是 Example 的 E,第三講出「實際案例」

假設面試時候,許多人講的根據會像這樣:「想要申請這份工作原因,對於數據分析相當有興趣,也透過網站和朋友口中得知,貴公司是這方面的權威,因此非常渴望進入公司和有經驗、想法的同事一同努力。」表面上聽起來邏輯是正確的,但卻沒有「背景」、「前因後果」或「資料來源」等,不免讓別人覺得空泛、不容易被說服。

具體例證,尤其以「資料、數據、個人例子」特別具有客觀性,如何能順便具體提供資料來源,幾乎在任何場合都能發揮高度說服力。

P 是 Point 的 P,最後重複「結論」

最後,再將結論(主張)重複一次,確保自己想傳達的資訊,已確實傳遞。

A 是 Action 的 A,提及將要進行的「行動」,可省略

若沒有提到執行面,只是談及想法,基本上可省略。以上述統整策略所展出的方向,來執行下一步行動。

先從結論說起,再說明得出結論的理由及根據,然後舉出具體事例佐證,最後再強調一次結論 。

再把剛剛提到的路徑優化一下變成:「限定主題」 → 「結論(主張)」 →「根據」 → 「實證(例子)」 →「行動 (若無,可省略)」;換言之就是,「你再針對哪件事情」 → 「想要說什麼」 →「基於哪種根據」 →「有什麼例子作證?」→「想要採取什麼行動」

四個日常習慣,訓練邏輯思考

  • 習慣一:刻意「具體地」對別人提出要求(可以幫我…因為…) 或許過去的我們認為不需要告知他人原因。但漸漸我們大腦開始變成系統一操作。改變自己日常習慣,在需要具體說明時候,就不會顯得困難。
  • 習慣二:拒當跟風者,我喜歡挑戰別人的問題,或許這問題裡面並沒有錯誤,但為了深層思考各種可能性,我會在腦中試著演練,有沒有其他可能性,透過探討目的、人事時地物、過程為何等。
  • 習慣三:收到新的資訊後,縱使過去沒有相對等的知識,去想這件事情的真相為何。透過 Google 方式來多方獲取知識圖,推測懷疑、搜尋資料、多方探討問題、建立知識層,寫出總結。
  • 習慣四:區分事實與意見,感覺對方說的事實,但其實也只是在闡述對於這件事情的總結,並不代表事情的本體。

發表評論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